西部决策网讯春节将至,随着外出返乡人员的增多,设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学苑宾馆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医护人员又忙碌起来。年1月10日晚23时许,值守在学苑宾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护士王和芝与她的同事刚做完新送来的几位集中隔离人员的监测、记录等工作,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接到马上又有人员要送来的电话通知……她们一直忙碌到凌晨2:47分才摘下护目镜、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到医护值班室躺在沙发上休息。
医护人员穿戴防护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年2月4日,位于宁强县西城七里坝的学苑宾馆被确定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医院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组负责处置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的来宁返宁人员。每天除了负责接送、解除集中隔离人员之外,还要协助疾控人员对隔离人员进行核酸采样,以及隔离人员的入住登记、健康监测、三餐配送、日用品发放、客房清理、环境消杀、特殊医疗垃圾装袋处理、心理疏导等。尽管任务繁重且危险重重,但每个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把这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变成了全县抗疫的坚强堡垒和隔离人员的温馨驿站。
杨璇——最亲密的“白衣天使”
医护人员为隔离人员送餐
学苑宾馆集中医学观察点刚设立时,医院急诊科的护士杨璇就主动申请到学苑宾馆参加战“疫”。去年3月中旬的某一天,学苑宾馆住进了爷孙俩,小朋友名叫周周。由于小周周只有6岁,是当时隔离点年龄最小的隔离人员。按照防控要求,小周周和爷爷被安排在相邻的两个房间隔离。小周周对这个陌生的隔离环境很不习惯,加之是第一次与家人分开独自居住,心里害怕,哭闹不止。住在隔壁的爷爷听到孩子的哭声心疼不已。看到这种情况,杨璇的心里也特别难受。她知道,在限制活动区域又没家人的陪伴下,小周周很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这对他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杨璇很快为小周周制定了详细的心理护理方案,白天为他送饭送水送零食监测体温,陪小周周看电视、制做小手工逗他开心;晚上,杨璇又来到小周周的房间给他讲故事……
医护人员给隔离人员送生活用品
在杨璇“妈妈”式的陪护下,小周周渐渐习惯了隔离生活,灿烂的笑容又重新回到稚嫩的脸上。不知不觉14天过去了,解除隔离的爷孙俩要走了。临行前,小周周紧紧地拉着杨璇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眼中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
王和芝——最贴心的“宾馆服务员”
每天早上不到7点,护士王和芝就起床洗漱,穿戴好防护工具后迅速投入到抗疫中。“今天感觉怎么样?有生活上的需要就跟我说啊。”每天在为隔离人员送餐的时候,王和芝都会在门口跟他们聊上几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每天她都会接到很多隔离人员的电话,有的是担心自己身体的,有的是想点外卖的,还有要买面膜买零食的,甚至有的马桶堵了也让她帮助疏通的。不论是什么事情,她都爽快地答应帮助解决。
医护人员为隔离人员送药
某天,有个隔离人员在网上购买大瓶装的酒精送至隔离点,王和芝发现后耐心地与其沟通,告知酒精作为易燃物,存在火灾隐患,不能送到客房存放,得到了对方理解,随后她为其妥善保管,在隔离结束后物归原主。“房阿姨不吃辣,麻烦后边的菜清淡些。”“房小伙子饭量大,麻烦下次送餐时多备一份。”“、房间两姐妹反应宾馆的拖鞋太薄,能不能给换成厚的棉拖鞋?”……
医护人员正在学苑宾馆进行环境消杀
王和芝已记不清她每天要在楼上楼下奔走多少趟,每天总是这样不厌其烦地传递隔离人员反馈的信息,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很多隔离人员忘记她是一名医护人员,经常笑呵呵地称她为最贴心的“宾馆服务员”。
何磊——最称职的“健康管家”
为做好隔离点内的健康管理,保护好个人隐私,工作组的何磊为每位隔离人员建立了健康管理档案,并根据他们的健康状况信息提供高效服务,对有慢性病、基础性疾病的人员建立“一人一档”记录,并提供重点照顾服务,每天亲自登门或者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232.html